聯系人:周經理
電話:400-6588-870
手機:18696838686
郵箱:438083806@qq.com
漢服的傳承:形制在變,內核不變
從夏、商、西周到現在,幾乎每個朝代的變化都帶來了服飾的巨大變化。 由于當時的工藝和審美取向,每個歷史時期都有自己獨特的服飾。
商周時期奠定了整個服飾文化基礎,后世服飾的演變基本就是從那時開始的。 在服裝材料方面,絲綢和亞麻織物在商代已經出現,精美的絲綢、織錦和紗線都已出現。 在服裝的造型上,千百年來形成了外衣下穿的傳統。 東漢荀爽《九易家》說:“衣如干衣,衣以物蓋,衣如坤,衣以物蓋。 “衣服是當時人們主流價值觀的體現,莊重典雅,有一顆干癟的心。 至于服飾制度,則形成冠服制和勛章制,在不同場合穿不同的衣服,以示尊重,突出身份等級。
到了春秋戰國時期,衣服越來越華麗。 隨著刺繡技術的進步,布錦的種類也越來越多,而且隨著衣服越來越精致,人們開始注重配飾的搭配。 玉象征君子節氣,劍象征君子仁。 雖然有一件很深的外套,是一種連在外套下面的衣服,但還是分開裁剪縫制,以示祖宗的訓法不可違。
秦漢時期,漢服已經基本形成了系統的體系,服飾體系建立起來了。不同的階段不得不穿不同的衣服,他們的地位等級也明顯不同。 同時,漢朝強大的國力影響到周邊國家,漢服傳播到日本、朝鮮、越南等國。
隨后,多民族的結合使得少數民族的服飾融入了漢服,服飾種類豐富。 南北朝的彩旗,隋唐的茹裙,宋元金代的胡服層出不窮,不改舊制,煥然一新。
直到清朝剃發更衣,男子改穿滿族服飾,漢服才逐漸衰落。 當時的女裝和道士穿的衣服都保持著明朝的風格。 但到了清末,隨著西方文化的涌入和革命思潮的興起,傳統服飾逐漸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時代特色的服飾,如中山裝、旗袍等。
雖然服裝一直在變,但本質上還是價值觀的體現。 漢制的衣裙一直沿用到清朝,其內涵早已深入骨髓,而中華民族的節操從未改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