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系人:周經理
電話:400-6588-870
手機:18696838686
郵箱:438083806@qq.com
漢族傳統服飾包括上下深衣系統和上下分離的裙子系統。唐代婦女的服飾繼承隋朝制度,穿著長裙和絲綢。裙子是一種不能比膝蓋長的短衣服。
初唐時期,女性流行穿小袖和窄袖。中唐以后,女性身材豐滿,以胖為美。女裝開始流行拉長的衣服和寬袖口的款式,女裝的衣領又寬又低,發展成為推心置腹的衣服。唐代貴族婦女跳出封建禮教的約束,平靜地面對自己的身體,表現出對人體美的大膽追求。
在古詩中,“慢束羅裙半露胸”,“半胸酥白云”等題詠是唐代詩人毫無保留的贊美,也反映了當時的時尚氛圍和審美標準?!栋l夾仕女圖》中的仕女們穿著透視的紗衣,露出半乳,衣服輕盈透明,皮膚若隱若現,展現出慵懶奢華。饋?
唐代女性的裙子大多是高腰或腰部,下擺呈弧形,是貼臀、寬、整齊的多褶斜裙。色彩豐富,造型優雅,腰裙的外束往往用金銀線裝飾。唐代女裝款式多樣,如石榴裙、彩色裙、鳥裙、花籠裙等。
石榴裙是指像石榴花一樣的紅色裙子。它較大的特點是裙子束子高,上面穿著短裙。兩者的寬度和長度形成鮮明而強烈的對比。從整體效果來看,上衣短小,裙子長,使豐滿女性的姿勢顯得輕盈纖細。
從今天的審美角度來看,這種效果的實現正確運用了視錯原理,即打破了正常服裝的比例,使其在后面有一種拉長人體的愉悅感。
唐代有兩種形式的絲綢。初唐時,布幅寬,長度短。當你出去的時候,你把它們披在肩上,就像披風一樣。中唐以后,布幅變窄,但長度增加了,約兩米。絲綢也被稱為“畫帛”它是唐代婦女服裝的主要附件。其面料多為輕薄紗羅,采用覆蓋染料、泥金、銀畫、彩繪等裝飾手法。穿著時與裙子搭配。
走路時,絲綢兩端隨風飛舞,輕盈優雅,宛如仙女。在《發夾仕女圖》中,女士們穿著印花絲巾,用圓形圖案裝飾。絲巾自然下垂在肩膀和背部的兩端,優雅迷人。
絲綢的流行反映了唐代婦女審美標準的變化。唐代以前的女裝主要是簡潔的,衣服上下都沒有多少配飾。
然而,唐代以薄薄的絲綢為裝飾,反映了當時貴族階級在富裕幸福的生活狀態下,婦女有條件和閑暇時間注裝的風格搭配,盡情展現體態的柔美。同時,絲綢的流行也說明唐代注重通過服裝的線條美化人體,絲綢流暢優雅的線條可以突出身體的輕盈優雅。
早期漢服的質地主要有兩種,一種是植物纖維,另一種是絲棉。從古代漢服的質感來看,古代以天然葛麻和絲綢為主,不僅給人類本身帶來了溫暖和舒適,而且在這種充滿智慧和奇妙用途的創造中,不僅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系,使自然變得更加自然“天”與人合作,服務人類社會生活,人類也主動接近自然“天”,使之與自然的關系更加密切。因為從表面現象的角度來看,桑樹是由自然加工而成的材料。
衣服邊緣的顏色在整體服裝顏色的比例安排上非常講究,達到了色彩與視覺的平衡,讓人在視覺上感到舒適、和諧,不會突兀,更好的詮釋了“天人合一”意境耐人尋味。服裝邊緣的色彩在視覺上就像一股從上到下的洪流,給人一種視覺流動感,為靜態服裝增添無形的動態感,既滿足了人們的視覺感受,又滿足了人們的心靈。
這就是中國傳統精神文化“魂”之所以無形蘊含在有形之中,卻讓人在感情上接受無形的悸動。